张海 官方网站

http://zhanghai.artlianhe.com

张海

总浏览人气:139250

张海,一九四一年生,祖籍河南省偃師县,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,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,河南省文联主席,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,第八、九、十届全国人大代表,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。书法四体皆能,以隶书、行草为最著。篆书得力于杨沂孙,行书出自“二王”,草书追张旭、怀素神韵,楷书以《张猛龙碑》为宗。早年隶作求其精美,取《乙瑛碑》之骨肉停匀,《封龙山》之宽绰古雅,《礼器碑》之变化如龙,自家风貌。后潜心研究汉代简书,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,写庄重醇厚之体,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,为书界所公认。其作品曾赴西德、芬兰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法国、韩国、香
查看详情>>

张海 艺术家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德艺双馨张海堪称楷模

    提起河南书法,不得不提起张海,提起张海,就不能不提起他高蹈独标、著称于世的“草隶”;不能不提起他的善于学习、勇于组织和敢于创新;不能不提起他的谦虚、真诚和平易近人。他的艺术作品感染着世人,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,德艺双馨成为他真实的写照。

    组织才能验证实力——张伯煊眼中的张海

  张伯煊:张海老师尽管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贯沉默,但是,他富有创造性的书法策划活动,使他成为中国书坛的奇才,在书法界掀起了一阵阵浪涛。

   张海老师很早就称,书法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艺术行为,应该由群众广泛参与,他的这种看法在当时是比较前卫的。他调到省里工作以后,仍没有忘记安阳的书法事业,1982年,安阳举办“篆刻培训班”,经张海老师努力,邀请到了沙曼翁和苏白;后来又策划了观者如云、盛况空前的“墨林五家书展”;1984年2月,他策划筹办的“中原书法大赛”在郑州开幕,这是中国书法史上规模最大的赛事;1985年,他又策划了“国际书法展览”,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件作品参展,这是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最多、作品最多、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。

    他策划的书法展,使很多省份名家都感到不可思议,认为河南省的书法名气并不是很大,凭什么组织这么大的活动,能取得成功吗?但是,张海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持怀疑态度的人。

  在所举办的6届国家级大型展览中,河南省入选作品的数量4次获得第一名,获奖作品数量5次获得第一名。河南书法大省的地位得到了书法界人士的公认,为海内外书坛所瞩目,而这些成绩,张海老师功不可没。

  张海老师的策划在中国乃至世界书坛都无疑是“重磅炸弹”,他的这种创作意识来自于他对艺术本身的热爱和理解。相信随着张海老师当选中国书协主席,我国的书法事业会迎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  (安报记者夏来栋整理)

  严谨认真令人感动

  ——李清山眼中的张海

    李清山:张海老师练习写字非常刻苦、勤奋、认真,不管冬天、夏天,除了工作外,他每天都要练习,从不间断。

  他在群艺馆时,培养了一批书法爱好者,经常组织书法爱好者书法学习班,免费培训。那时候群艺馆就是一个书法园地,全市所有的书法爱好者聚集到这里。我们把书法家、工人、农民、小学生、解放军的作品都收集起来,装订成册,出了三个集子(《书法作品选》,《现代书法作品选》,《美术摄影书法》),在全国各地群众艺术馆进行内部交流。

  他用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的方法,提高安阳书法爱好者的水平,也提高了安阳书法在全国的知名度,很有影响,很受赞誉。他先后邀请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、沙曼翁、王学仲和秦鄂生,著名篆刻家黄文宽、苏白到安阳来给书法爱好者讲学。

  1980年11月,安阳市群艺馆举办的书法展览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,张海老师是组织者,这是地市级的书法展览首次在那里举行,在全国开了先例。首都著名书法家徐之谦、肖劳等40余人参观了展出,并挥毫赋诗留念。

  工作中,他只知干活儿不计报酬。在北京搞展出,征集作品时,很多作者买不起宣纸,群艺馆就买好纸,张海老师亲自送到作者手里。作品交上来后,他又一一将作品装裱好,看着他那么辛苦,大家都非常感动。他就是这么一个认真、平易近人的人。”

  (安报记者侯立敏整理)

  谦和真诚赢得尊重

  ——朱长和眼中的张海

  朱长和:我与张海老师是1972年认识的,当时我在一家工厂上班,他在安阳市群艺馆工作,兼任“铁人王进喜”展的总设计师。那次展出需要用毛笔写小楷,因为没人会写,便把我抽调过去。从此,我们认识、交往,成为了很好的朋友。我后来能从工厂调到群艺馆工作也正是张海的努力,他既是我书法上的朋友,也是我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人物。

  生活中,张海很简朴,常年一身劳动呢裤子。在书法上,他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特点,揉百家之长,形成自己的风格,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,又继承了传统的文化。

  在1981年“晋冀鲁豫书法联展”中,他的一幅隶书由四省日报不约而同地刊出,蒋维崧在评论中写道“行笔自然,点画圆润,紧凑中闪耀着一股灵气。”从此,他以清劲泼辣的风格立足于当代书坛,为书法界所公认。

  张海老师为人谦和、真诚,从来不摆架子,对工作非常敬业,他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。他在公开场合,能坐后排的不坐前排,能让别人讲话的自己不讲,永远都是甘做幕后人物。比如,在出《书法作品》集的时候,他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不起眼的地方。越是这样,大家反倒都非常尊重他。工作时,张海思路敏捷,在他面前好像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,他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局面,做出一件件有开创意义的事情,与他谦虚谨慎、大度、执著的精神和敏锐的眼光是分不开的。

  (安报记者夏来栋整理)

  人格魅力堪为师表

  ——杨金海谈张海

  杨金海:我虽然和张海老师一起工作时间不长,但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刻。他的敬业精神,非常值得我学习。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,以馆为家;他刻苦习字,除了工作,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钻研书法;他很虚心,广交朋友,向同行学习,集百家之长。

  张海老师在生活上非常简朴,长年穿一双解放鞋。因为他实在没有时间去讲究衣着,他的时间全用在业务交流和学习上了。张海老师的人品很好,他平易近人,成名后待人也是和蔼可亲,没有文人骨子里的傲气。正因为他的人品好、专业精,他的人格魅力,赢得了大家的敬重。

  张海老师离开安阳群艺馆20年了,但现在他仍很关心群艺馆的发展,关心群艺馆的同志。馆里的同志到郑州出差,到他家里就像到自家一样,这么多年,一如既往,馆里的同志取得成绩,他都祝贺。馆里的事,他总是说:“这是咱家的事。”

  (安报记者侯立敏整理)

  教人书法兼教做人

  ——傅飞舟谈张海

   傅飞舟:张海老师在安阳工作时,组织举办了系列书法学习班,我作为早期书法学习班的学生,不仅从张海老师那里学习到了书法艺术,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。

  我父亲傅小玑曾协助张老师做过书法学习班的教师,父亲去世后,我想出版一本父亲的书法专著,张老师知道后,专门为我推荐了出版社,还给题写了多张书名,有竖的、横的、大的、小的,各种书体具备,出版社的编辑见到后惊讶地说:“张老师真认真。”

  张老师培养教育学生非常注意方法,他要求学生多临贴,临好贴。为了让学生能用上好版本的字帖,他每次出差,总要给学生购买好的字帖,直到现在,我还保存着张老师送的几本字帖,激励着我成长。

  (安报记者侯立敏整理)

  人品艺品同样高尚

  ——刘颜涛谈张海

  刘颜涛:张海老师的人品和艺品都是令人高山仰止。他是靠自己的艺术作品感染力和自己的人格魅力让人叹服的大家,是让我们崇敬的真正意义上的“德艺双馨”的艺术家。没有张海老师,就没有河南书法的今天。张海老师在安阳从事书法组织工作近20年,是安阳书坛的奠基人。没有张海老师,也自然就没有安阳书法的今天。

  河南也好,安阳也好,这么多年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书法创作路子能遵循艺术的自身规律,健康地发展,都得益于张海老师对艺术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导引,并以他自己最具说服力的精品力作示范着一种健美、正大气象为主体的风格特征。这便是李刚田先生说的‘笔下表现是端庄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的美,蕴含着一种沛乎塞苍冥的浩然之气’。这种不猎狂奇、不坠小巧的阳刚大度之美,正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。尤其是中原文化精神。

  张海老师真、草、隶、篆四体皆精,尤以“草隶”高蹈独标、著称于世。他书法艺术的丰厚内涵是一部耐人咀嚼的大书,他的人品更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。


扫一扫关注微官网